无线电通信技术

RADI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全球对6G的研究已经开始,6G将以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强安全的形式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类通信需求。使用更多天线和部署更密基站等“以规模换效益”的传统技术路线面临着高成本、高能耗等严峻挑战。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智能超表面这一变革性技术,有望以低成本、可编程的方式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性能增强与系统容量提升,对构建6G网络及发展其关键使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智能超表面技术已成为6G的研究热点之一,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与超材料、物理学、电磁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协同配合。使用智能超表面有望突破传统无线信道的随机不可控特性,实现对无线信道的人为主动调控,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全新技术路径。当前,智能超表面的研究和发展仍面临诸多开放性问题:应用场景的聚焦、标准化前景的讨论、面向通信需求的硬件功能与接口设计、基于电磁理论的通信模型、智能超表面的无线通信基础理论、完整传输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等。

   鉴于此,《无线电通信技术》拟组织“6G与智能超表面”专题 ,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踊跃投稿。

一、征稿范围

  1. 智能超表面在6G中的应用场景
  2. 智能超表面在6G标准化中进展
  3. 6G智能超表面器件与接口设计
  4. 6G智能超表面物理与电磁模型
  5. 6G智能超表面基础理论与分析
  6. 6G智能超表面信道测量与建模
  7. 6G智能超表面信道估计与反馈
  8. 6G智能超表面与收发机联合设计
  9. 6G智能超表面与其他6G潜在技术融合
  10. 6G智能超表面原型系统与空口测量

 

二、特邀策划人

   金石,东南大学副校长、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围绕蜂窝移动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物联网理论与关键技术、智能超表面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90余件,出版专著2部,教材1本。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IEEE通信学会莱斯奖1项、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论文奖/青年作者最佳论文奖、China Communications最佳论文奖、Electronics Letters最佳论文奖、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最佳论文奖、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青年作者最佳论文奖以及十余个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2014年至今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年至今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主持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基金/专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各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等,承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ntel中国研究院等企业合作项目多项。指导本科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一等奖以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通信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以及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唐万恺,东南大学副研究员,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从事无线通信与智能超表面的学科交叉研究,相关研究成果3篇入选ESI热点论文,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6篇入选IEEE推荐的智能超表面Best Readings,获Electronics Letters 2020年度最佳论文奖、China Communications 2021年度最佳论文奖、第七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202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提交IMT-2030提案5项,完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的IMT-2030 6G智能超表面技术第一阶段测试验证,指导学生获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华为6G先进无线探索方向冠军。

三、重要日期

计划出版日期:2024年3月第2期。

四、征文要求

1. 论文应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推广应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或会议上发表,不存在一稿多投问题。

2. 论文应包括题目、摘要、分类号、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通信作者联系方式等。请用word排版,具体格式请参考《无线电通信技术》网站的论文模板。

3. 编辑部收稿邮箱:ctibjb@163.com,请注明专题名称。

策划人邮箱:

金石教授:jinshi@seu.edu.cn;

唐万恺副研究员:tangwk@s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