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技术

RADI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专家论坛

  • 用于变参信道的变速率传输技术

    李文铎;

    结合对流层散射信道衰落特性,分析了通信设备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充分保障的代价;针对通信资源紧张的压力,探讨仅保障必要的通信需求,释放或尽量少地使用资源的研究思路及潜在需求;并结合这一需求,提出弹性和容中断伺机散射通信两种变速率传输技术,分别分析了2种技术的设计理念、概念发展过程、应用效果及可能的应用方向;最后,对2种变速率传输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客观预计。

    2013年06期 v.39;No.23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用于变参信道的变速率传输技术

    李文铎;

    结合对流层散射信道衰落特性,分析了通信设备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充分保障的代价;针对通信资源紧张的压力,探讨仅保障必要的通信需求,释放或尽量少地使用资源的研究思路及潜在需求;并结合这一需求,提出弹性和容中断伺机散射通信两种变速率传输技术,分别分析了2种技术的设计理念、概念发展过程、应用效果及可能的应用方向;最后,对2种变速率传输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客观预计。

    2013年06期 v.39;No.23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

  • 一种适合于第四代公网集群系统的切换算法

    蒋青;蒋毅;张浩;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公网集群系统的小区切换算法。在公网集群系统中,多个群组用户同时进行越区切换,可能造成信令风暴,导致更高的切换时延,降低了小区切换成功率。通过引入桥梁群组用户这一概念,通过桥梁群组用户同时连接2个网络,利用2次垂直切换代替一次水平切换的方法,避免了大量群组用户同时发起切换测量。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移动自组织网络为准备切换的集群用户组成一个小网络,桥梁群组用户带领其他群组用户切换的方法比传统切换算法的切换成功率高,切换时延更短。

    2013年06期 v.39;No.236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一种适合于第四代公网集群系统的切换算法

    蒋青;蒋毅;张浩;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公网集群系统的小区切换算法。在公网集群系统中,多个群组用户同时进行越区切换,可能造成信令风暴,导致更高的切换时延,降低了小区切换成功率。通过引入桥梁群组用户这一概念,通过桥梁群组用户同时连接2个网络,利用2次垂直切换代替一次水平切换的方法,避免了大量群组用户同时发起切换测量。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移动自组织网络为准备切换的集群用户组成一个小网络,桥梁群组用户带领其他群组用户切换的方法比传统切换算法的切换成功率高,切换时延更短。

    2013年06期 v.39;No.236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一种新型CD-QCSK混沌保密通信系统设计

    柯俊霄;

    针对现有混沌键控、混沌遮掩和混沌参数保密通信系统存在的一些缺点和实际应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沌保密通信系统方案CD-QCSK系统的具体设计。同时对这个系统的实现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并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实现了这个保密通信方案的信号传输,对其系统性能进行实验仿真分析,列举出了运用混沌加密前后效果图。该混沌键控系统同时兼具CDSK系统保密性高和QCSK误码率低的优点,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和保密性也都有所提高,并且系统的传输速率是原有键控方式的4倍。

    2013年06期 v.39;No.236 8-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种新型CD-QCSK混沌保密通信系统设计

    柯俊霄;

    针对现有混沌键控、混沌遮掩和混沌参数保密通信系统存在的一些缺点和实际应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沌保密通信系统方案CD-QCSK系统的具体设计。同时对这个系统的实现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并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实现了这个保密通信方案的信号传输,对其系统性能进行实验仿真分析,列举出了运用混沌加密前后效果图。该混沌键控系统同时兼具CDSK系统保密性高和QCSK误码率低的优点,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和保密性也都有所提高,并且系统的传输速率是原有键控方式的4倍。

    2013年06期 v.39;No.236 8-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LTE-A中新载波类型标准化研究

    王钟雷;常永宇;宋思达;杨大成;

    由于LTE-A系统中后向兼容载波上控制信令和参考信号(RS)的大量存在,导致频谱效率的降低和异构网场景中RS的干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新载波类型的概念。对新载波类型的技术特点和优势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分析了载波聚合场景中使用的非同步的新载波类型的控制信道设计以及参考信号设计尤其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和解调参考信号的设计,介绍了同步新载波类型的特点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在LTE-A系统的演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3年06期 v.39;No.236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LTE-A中新载波类型标准化研究

    王钟雷;常永宇;宋思达;杨大成;

    由于LTE-A系统中后向兼容载波上控制信令和参考信号(RS)的大量存在,导致频谱效率的降低和异构网场景中RS的干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新载波类型的概念。对新载波类型的技术特点和优势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分析了载波聚合场景中使用的非同步的新载波类型的控制信道设计以及参考信号设计尤其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和解调参考信号的设计,介绍了同步新载波类型的特点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在LTE-A系统的演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3年06期 v.39;No.236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莱斯信道的MLSD技术研究

    王晓林;

    主要研究在时变多径衰落信道下,基于Viterbi算法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技术(MLSD)。为了解决MLSD信道估计问题,使均衡器能够及时跟踪信道的变化,提出了基于逐幸存处理(PSP)和最小存活路径(MSP)的MLSD算法。在莱斯信道环境下,对上述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将RLS-MSP算法与减状态MLSD算法相结合的信道均衡技术具有对复杂信道的强跟踪能力,同时保证了较高的均衡性能和合理的复杂度。

    2013年06期 v.39;No.23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莱斯信道的MLSD技术研究

    王晓林;

    主要研究在时变多径衰落信道下,基于Viterbi算法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技术(MLSD)。为了解决MLSD信道估计问题,使均衡器能够及时跟踪信道的变化,提出了基于逐幸存处理(PSP)和最小存活路径(MSP)的MLSD算法。在莱斯信道环境下,对上述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将RLS-MSP算法与减状态MLSD算法相结合的信道均衡技术具有对复杂信道的强跟踪能力,同时保证了较高的均衡性能和合理的复杂度。

    2013年06期 v.39;No.23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无线传感器网络模糊逻辑分簇路由协议

    闫会芹;何加铭;郑紫微;曾兴斌;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LEACH协议通过概率模型来选举簇头,由于没有考虑到传感器节点的分布情况和能量剩余等信息,可能会使得部分节点过早死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模糊逻辑的分簇路由协议(DFLCP)。在预选簇头阶段,根据节点剩余能量等信息利用模糊逻辑计算出节点的竞争半径,使得簇头分布相对均匀;在簇头选举阶段,通过模糊逻辑确定节点成为簇头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DFLCP协议可有效控制簇头节点的分布密度和簇的半径,均衡网络负载,延长节点平均生存时间。

    2013年06期 v.39;No.236 18-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无线传感器网络模糊逻辑分簇路由协议

    闫会芹;何加铭;郑紫微;曾兴斌;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LEACH协议通过概率模型来选举簇头,由于没有考虑到传感器节点的分布情况和能量剩余等信息,可能会使得部分节点过早死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模糊逻辑的分簇路由协议(DFLCP)。在预选簇头阶段,根据节点剩余能量等信息利用模糊逻辑计算出节点的竞争半径,使得簇头分布相对均匀;在簇头选举阶段,通过模糊逻辑确定节点成为簇头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DFLCP协议可有效控制簇头节点的分布密度和簇的半径,均衡网络负载,延长节点平均生存时间。

    2013年06期 v.39;No.236 18-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延长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生存周期的方法

    李昀;安珊珊;朱峥;

    针对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由于结构缺陷所造成的生存周期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延长该网络生存周期的方法。通过在圆形区域内搜索中间节点,以2跳数据转发代替原有的1跳转发过程,在降低源节点发送功率的同时减少整个转发过程的能量损耗。公式推导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通过MATLAB仿真对整个传输过程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方案实施的流程图。

    2013年06期 v.39;No.236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延长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生存周期的方法

    李昀;安珊珊;朱峥;

    针对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由于结构缺陷所造成的生存周期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延长该网络生存周期的方法。通过在圆形区域内搜索中间节点,以2跳数据转发代替原有的1跳转发过程,在降低源节点发送功率的同时减少整个转发过程的能量损耗。公式推导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通过MATLAB仿真对整个传输过程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方案实施的流程图。

    2013年06期 v.39;No.236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信息传输与接入技术

  • 无线网络中最小延迟代价网络编码的研究

    代思;何加铭;郑紫微;冯波;

    网络编码能极大地提高网络吞吐量和传输可靠性。编码机会易受到数据包数量不公平性的影响,提出一个具有最小延迟代价的网络编码方法(MDCNC)。首先找到一条固定路由并确定该路由所经过的每一节点的编码能力,然后根据数据流在不同节点处以及不同时隙的可编码情况,灵活地应用该延迟发送策略,以牺牲较小的端到端延迟时间换取更多的编码机会。仿真结果表明,MDCNC能够带来更多的编码机会,进而使网络拥有更高的吞吐量。

    2013年06期 v.39;No.236 25-2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无线网络中最小延迟代价网络编码的研究

    代思;何加铭;郑紫微;冯波;

    网络编码能极大地提高网络吞吐量和传输可靠性。编码机会易受到数据包数量不公平性的影响,提出一个具有最小延迟代价的网络编码方法(MDCNC)。首先找到一条固定路由并确定该路由所经过的每一节点的编码能力,然后根据数据流在不同节点处以及不同时隙的可编码情况,灵活地应用该延迟发送策略,以牺牲较小的端到端延迟时间换取更多的编码机会。仿真结果表明,MDCNC能够带来更多的编码机会,进而使网络拥有更高的吞吐量。

    2013年06期 v.39;No.236 25-2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认知的协作系统中继分配算法

    段海霞;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能耗急剧增加,基于中继协作技术的绿色无线通信研究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针对基于认知的中继协作系统,提出了一种以最大主系统能效为目标的中继分配算法。该算法在不影响主系统性能基础上,对主系统请求次系统用户作为中继转发数据,且共享主用户频谱进行了简要介绍。算法中次系统通过最大权重匹配方法为主系统分配中继(次用户),在满足主系统能效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了次系统与主系统的频谱共享。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提出的算法能获得较高的主系统能效,同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2013年06期 v.39;No.23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认知的协作系统中继分配算法

    段海霞;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能耗急剧增加,基于中继协作技术的绿色无线通信研究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针对基于认知的中继协作系统,提出了一种以最大主系统能效为目标的中继分配算法。该算法在不影响主系统性能基础上,对主系统请求次系统用户作为中继转发数据,且共享主用户频谱进行了简要介绍。算法中次系统通过最大权重匹配方法为主系统分配中继(次用户),在满足主系统能效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了次系统与主系统的频谱共享。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提出的算法能获得较高的主系统能效,同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2013年06期 v.39;No.23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一种适用于虚拟机网络的数据包高效传输方法

    卢冀;张之义;王俊芳;郝志安;李宁;

    为了提高数据包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基于虚拟机构成网络中的传输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高效数据包传输方法。基于网络编码机制,采用对传输过程中丢失数据包高效的编码组合策略,多个虚拟机终端可以在一次多播或广播传输中获取多个从交换机优先传输的数据包,因此,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基于虚拟机网络的多播及广播业务的数据包传输延迟,并提高多播及广播业务的网络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典型信道条件下均获得了较好的数据包传输时延及网络吞吐量性能。

    2013年06期 v.39;No.236 34-3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一种适用于虚拟机网络的数据包高效传输方法

    卢冀;张之义;王俊芳;郝志安;李宁;

    为了提高数据包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基于虚拟机构成网络中的传输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高效数据包传输方法。基于网络编码机制,采用对传输过程中丢失数据包高效的编码组合策略,多个虚拟机终端可以在一次多播或广播传输中获取多个从交换机优先传输的数据包,因此,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基于虚拟机网络的多播及广播业务的数据包传输延迟,并提高多播及广播业务的网络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典型信道条件下均获得了较好的数据包传输时延及网络吞吐量性能。

    2013年06期 v.39;No.236 34-3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对认知无线电波束成形算法的探讨

    孙逸群;王宇辉;

    对多天线协作双向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波束成形算法进行了研究。在多天线协作双向认知无线电系统中,2个主用户系统通过次用户进行信息交换,次用户配置多个天线,且次用户通过叠加信号后将其发送给主用户,所以对分配发送主用户和次用户信息的信号的功率以及设计主用户和次用户的波束成形矩阵等进行了重点研究。依据最大化系统容量的优化准则,得到的优化问题均是非凸问题,因此采用半正定优化和二阶圆锥优化,得到闭合解。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优于以往的波束成形算法。

    2013年06期 v.39;No.23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对认知无线电波束成形算法的探讨

    孙逸群;王宇辉;

    对多天线协作双向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波束成形算法进行了研究。在多天线协作双向认知无线电系统中,2个主用户系统通过次用户进行信息交换,次用户配置多个天线,且次用户通过叠加信号后将其发送给主用户,所以对分配发送主用户和次用户信息的信号的功率以及设计主用户和次用户的波束成形矩阵等进行了重点研究。依据最大化系统容量的优化准则,得到的优化问题均是非凸问题,因此采用半正定优化和二阶圆锥优化,得到闭合解。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优于以往的波束成形算法。

    2013年06期 v.39;No.23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种宽带恒定束宽DBF技术实现方法

    吴素丽;

    针对常规DBF方法不适用于宽带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宽带恒定束宽DBF方法。根据空间重采样理论将均匀线阵视为空间离散采样,利用内插定理得到各阵元在不同频点上的加权系数矩阵。利用维纳滤波理论设计宽带波束合成器拟合加权系数矩阵,实现宽带内波束指向一致,宽度相等。给出了理论分析依据及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稳健性强的优点。

    2013年06期 v.39;No.23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一种宽带恒定束宽DBF技术实现方法

    吴素丽;

    针对常规DBF方法不适用于宽带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宽带恒定束宽DBF方法。根据空间重采样理论将均匀线阵视为空间离散采样,利用内插定理得到各阵元在不同频点上的加权系数矩阵。利用维纳滤波理论设计宽带波束合成器拟合加权系数矩阵,实现宽带内波束指向一致,宽度相等。给出了理论分析依据及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稳健性强的优点。

    2013年06期 v.39;No.23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卷积码在OFDM系统中的性能分析及仿真

    郑翊;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作为802.11物理层标准,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OFDM系统的仿真,采用高斯白噪声信道,并使用卷积码作为系统的差错编码,对不同编码速率和不同约束长度下的卷积码对OFDM系统带来的误码率影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中低码率情况下使用卷积码作为信道编码可使OFDM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并且系统的传输时延较小,采用低速率编码结构或增加约束长度都会增强卷积码的纠错能力。

    2013年06期 v.39;No.23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卷积码在OFDM系统中的性能分析及仿真

    郑翊;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作为802.11物理层标准,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OFDM系统的仿真,采用高斯白噪声信道,并使用卷积码作为系统的差错编码,对不同编码速率和不同约束长度下的卷积码对OFDM系统带来的误码率影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中低码率情况下使用卷积码作为信道编码可使OFDM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并且系统的传输时延较小,采用低速率编码结构或增加约束长度都会增强卷积码的纠错能力。

    2013年06期 v.39;No.23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瑞利衰落信道下扩频信号隐分集性能分析

    刘丽哲;沈斌松;

    介绍了瑞利衰落信道下采用扩频信号的失真接收机获取隐分集增益机理。在多重分集通道和每个分集通道存在离散多径的瑞利信道模型基础上,分别详细分析推导了单重分集通道和多重分集通道情况下的隐分集性能表达式,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误码性能理论曲线,并在硬件系统测试平台上,对扩频信号的隐分集性能进行了实测。测试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行,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2013年06期 v.39;No.236 48-5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瑞利衰落信道下扩频信号隐分集性能分析

    刘丽哲;沈斌松;

    介绍了瑞利衰落信道下采用扩频信号的失真接收机获取隐分集增益机理。在多重分集通道和每个分集通道存在离散多径的瑞利信道模型基础上,分别详细分析推导了单重分集通道和多重分集通道情况下的隐分集性能表达式,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误码性能理论曲线,并在硬件系统测试平台上,对扩频信号的隐分集性能进行了实测。测试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行,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2013年06期 v.39;No.236 48-5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干扰对齐的优化

    马庆鹏;徐家品;

    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中存在小区间以及小区内的干扰,传统方法提出的干扰对齐只针对2个小区或者小区内的干扰进行对齐,缺乏对小区间的干扰进行对齐处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小区多用户的干扰对齐优化方案,采用基于机会调制算法进行干扰对齐模式优化,不仅能够简化计算、提高量效率,而且能够消除多小区间和小区内的干扰,获得最佳的容量和多用户分集增益。

    2013年06期 v.39;No.23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干扰对齐的优化

    马庆鹏;徐家品;

    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中存在小区间以及小区内的干扰,传统方法提出的干扰对齐只针对2个小区或者小区内的干扰进行对齐,缺乏对小区间的干扰进行对齐处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小区多用户的干扰对齐优化方案,采用基于机会调制算法进行干扰对齐模式优化,不仅能够简化计算、提高量效率,而且能够消除多小区间和小区内的干扰,获得最佳的容量和多用户分集增益。

    2013年06期 v.39;No.23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Fast-ICA的周期长码直扩信号盲扩频码估计

    周德强;康一丁;陈卫东;

    在分析周期长码(Periodic Long-Code,PLC)直扩信号(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虚拟多用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周期长码直扩信号模型。该模型不仅适用于已经进行了同步的周期长码直扩信号,也适用于尚未进行同步的周期长码直扩信号。在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ast-ICA的盲同步和扩频码估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06期 v.39;No.23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基于Fast-ICA的周期长码直扩信号盲扩频码估计

    周德强;康一丁;陈卫东;

    在分析周期长码(Periodic Long-Code,PLC)直扩信号(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虚拟多用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周期长码直扩信号模型。该模型不仅适用于已经进行了同步的周期长码直扩信号,也适用于尚未进行同步的周期长码直扩信号。在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ast-ICA的盲同步和扩频码估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06期 v.39;No.23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一种改进的CRT-RSA防御侧信道攻击算法

    李子木;

    针对Ha等人提出的CRT-RSA防御算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算法在使用中国剩余定理(CRT)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降低计算效率的模逆运算。为了提高计算性能消除模逆运算,基于明文掩盖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安全CRT-RSA防御算法,并通过对改进算法的理论分析,证明该算法可抵抗现有已知的功耗攻击(SPA、DPA、RDA和(N-1)攻击)和故障攻击(FA)且不存在模逆运算,从而更加高效与实用。

    2013年06期 v.39;No.23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一种改进的CRT-RSA防御侧信道攻击算法

    李子木;

    针对Ha等人提出的CRT-RSA防御算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算法在使用中国剩余定理(CRT)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降低计算效率的模逆运算。为了提高计算性能消除模逆运算,基于明文掩盖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安全CRT-RSA防御算法,并通过对改进算法的理论分析,证明该算法可抵抗现有已知的功耗攻击(SPA、DPA、RDA和(N-1)攻击)和故障攻击(FA)且不存在模逆运算,从而更加高效与实用。

    2013年06期 v.39;No.23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解决OFDM系统频偏的正交序列设计

    陈佳伟;李文博;尚小钧;

    针对OFDM对多普勒效应非常敏感的问题,研究了采用设计特定的正交序列来消除干扰,提高系统性能。根据OFDM系统的原理,建立了OFDM基础模型,推导出多普勒对系统传输过程的影响。针对应用设计的正交序列自相关、互相关性好和可选码序列比传统码多的特点,对传输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将该码序列变换置于IFFT之前,接收端采用软判决,提高了系统信噪比。Matlab仿真显示系统的误码率相对于标准BPSK调制的OFDM系统大幅度下降。

    2013年06期 v.39;No.236 64-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解决OFDM系统频偏的正交序列设计

    陈佳伟;李文博;尚小钧;

    针对OFDM对多普勒效应非常敏感的问题,研究了采用设计特定的正交序列来消除干扰,提高系统性能。根据OFDM系统的原理,建立了OFDM基础模型,推导出多普勒对系统传输过程的影响。针对应用设计的正交序列自相关、互相关性好和可选码序列比传统码多的特点,对传输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将该码序列变换置于IFFT之前,接收端采用软判决,提高了系统信噪比。Matlab仿真显示系统的误码率相对于标准BPSK调制的OFDM系统大幅度下降。

    2013年06期 v.39;No.236 64-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天线与伺服技术

  • 双槽结构模变换器的研究

    李鹏;杜彪;刘肖萌;

    为了能够有效地分析双槽结构模变换器的传输特性,建立了由一段波纹圆波导连接的2个对称模变换器的分析模型,分析了模变换器的等效导纳特性,并由其等效导纳特性优化选取了其槽深、槽宽,深入研究了入口半径、槽数等因素对模变换器传输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各因素对模变换器驻波性能影响的规律,优选了入口半径,给出了该模变换器实现TE11模向HE11模平稳过渡所需要的槽数,结论均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

    2013年06期 v.39;No.23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双槽结构模变换器的研究

    李鹏;杜彪;刘肖萌;

    为了能够有效地分析双槽结构模变换器的传输特性,建立了由一段波纹圆波导连接的2个对称模变换器的分析模型,分析了模变换器的等效导纳特性,并由其等效导纳特性优化选取了其槽深、槽宽,深入研究了入口半径、槽数等因素对模变换器传输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各因素对模变换器驻波性能影响的规律,优选了入口半径,给出了该模变换器实现TE11模向HE11模平稳过渡所需要的槽数,结论均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

    2013年06期 v.39;No.23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综合电子信息技术

  • 基于改进的人工蚁群的图像分割算法

    邢旭东;周旭;米健;

    蚁群算法具有良好的离散型、并行性、正反馈性和鲁棒性,非常适合用于图像分割。基本蚁群算法存在着收敛速度慢、图像边缘的细节信息保留不完全等不足。改进了蚁群算法的启发信息,提高了蚁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同时更有效地保留图像边缘的细节信息。图像的奇异值中只包含了少量的细节信息,大量细节信息体现在图像矩阵的2个正交矩阵中。通过利用奇异值分解作为启发信息,与信息素共同指导蚂蚁的行为。通过对蚂蚁行走路径上的信息素分布进行更新,使得分布在目标路径上的信息素逐渐增大,逐渐向分割图像收敛,根据信息素分布提取分割结果。仿真实验表明,对图像得到了理想的分割结果。

    2013年06期 v.39;No.236 71-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改进的人工蚁群的图像分割算法

    邢旭东;周旭;米健;

    蚁群算法具有良好的离散型、并行性、正反馈性和鲁棒性,非常适合用于图像分割。基本蚁群算法存在着收敛速度慢、图像边缘的细节信息保留不完全等不足。改进了蚁群算法的启发信息,提高了蚁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同时更有效地保留图像边缘的细节信息。图像的奇异值中只包含了少量的细节信息,大量细节信息体现在图像矩阵的2个正交矩阵中。通过利用奇异值分解作为启发信息,与信息素共同指导蚂蚁的行为。通过对蚂蚁行走路径上的信息素分布进行更新,使得分布在目标路径上的信息素逐渐增大,逐渐向分割图像收敛,根据信息素分布提取分割结果。仿真实验表明,对图像得到了理想的分割结果。

    2013年06期 v.39;No.236 71-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通信系统中空时二维抗干扰方法研究

    杨亮;

    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接收机接收到的不仅仅是有用信号,还包含一些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其中干扰信号会严重影响接收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在保证有用信号的同时滤除干扰信号成为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空时二维滤波方法是一种基于阵列天线发展的抗干扰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采样矩阵求逆算法、功率倒置迭代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是其中常用的几种实现方式,针对这3种方法,从理论和仿真上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和可行性。

    2013年06期 v.39;No.23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通信系统中空时二维抗干扰方法研究

    杨亮;

    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接收机接收到的不仅仅是有用信号,还包含一些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其中干扰信号会严重影响接收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在保证有用信号的同时滤除干扰信号成为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空时二维滤波方法是一种基于阵列天线发展的抗干扰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采样矩阵求逆算法、功率倒置迭代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是其中常用的几种实现方式,针对这3种方法,从理论和仿真上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和可行性。

    2013年06期 v.39;No.23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HIRFL主加速器相位稳定系统的环路设计

    李强;张红涛;李靖;许哲;王春晓;石爱民;

    针对HIRFL(重离子加速器)的加速器腔体的高频电压设计了以DSP和FPGA为基础的数字相位负反馈控制稳定系统。介绍了相位稳定系统的组成、环路滤波器设计与参数计算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零极点对消与重构的环路设计方案,本实现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Q值变化的加速器腔体的相位稳定控制与幅度稳定控制。设计出的设备在SSC腔体上进行了长期测试,表明设备具有优异的调制抑制度与长期相位稳定度。

    2013年06期 v.39;No.236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HIRFL主加速器相位稳定系统的环路设计

    李强;张红涛;李靖;许哲;王春晓;石爱民;

    针对HIRFL(重离子加速器)的加速器腔体的高频电压设计了以DSP和FPGA为基础的数字相位负反馈控制稳定系统。介绍了相位稳定系统的组成、环路滤波器设计与参数计算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零极点对消与重构的环路设计方案,本实现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Q值变化的加速器腔体的相位稳定控制与幅度稳定控制。设计出的设备在SSC腔体上进行了长期测试,表明设备具有优异的调制抑制度与长期相位稳定度。

    2013年06期 v.39;No.236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有限反馈的机会波束系统

    胡佳伟;侯艳丽;米健;

    针对目前机会波束系统中存在反馈量过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反馈的机会波束系统。设置反馈门限,当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大于反馈门限时,对信干噪比进行量化,再将量化电平反馈给基站,否则无需进行量化和反馈。以吞吐量最大化为原则设定最佳反馈门限和量化电平,在瑞利块衰落信道中对系统进行仿真,并与传统机会波束系统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大大降低了反馈量。

    2013年06期 v.39;No.23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有限反馈的机会波束系统

    胡佳伟;侯艳丽;米健;

    针对目前机会波束系统中存在反馈量过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反馈的机会波束系统。设置反馈门限,当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大于反馈门限时,对信干噪比进行量化,再将量化电平反馈给基站,否则无需进行量化和反馈。以吞吐量最大化为原则设定最佳反馈门限和量化电平,在瑞利块衰落信道中对系统进行仿真,并与传统机会波束系统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大大降低了反馈量。

    2013年06期 v.39;No.23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数字匹配滤波器的扩频码捕获技术研究

    袁昱;王钢;

    介绍并分析了匹配滤波器扩频码捕获算法的数字实现方式。数字匹配滤波器(Digital Matched Filter,DMF)在扩频码长较长时,耗费的硬件资源较多,实现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差动解决方案,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DMF的硬件复杂度。针对DMF对多普勒频移过于敏感这一缺点,提出了加窗方案,使得其在同一多普勒频移下输出增益衰减较小。通过仿真,证明了改进方案的优越性。

    2013年06期 v.39;No.23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数字匹配滤波器的扩频码捕获技术研究

    袁昱;王钢;

    介绍并分析了匹配滤波器扩频码捕获算法的数字实现方式。数字匹配滤波器(Digital Matched Filter,DMF)在扩频码长较长时,耗费的硬件资源较多,实现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差动解决方案,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DMF的硬件复杂度。针对DMF对多普勒频移过于敏感这一缺点,提出了加窗方案,使得其在同一多普勒频移下输出增益衰减较小。通过仿真,证明了改进方案的优越性。

    2013年06期 v.39;No.23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工程实践及应用技术

  • 多速率调制解调器设计与实现

    余金磊;冯晓东;

    现代通信系统中多种信息速率并存,多速率兼容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基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卷积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多速率兼容的调制解调器实现方法,通过选择不同长度的伪随机序列或者卷积编码,不同的信息速率占用相同的传输带宽。对扩频、解扩以及卷积码的编码和解码部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给出了关键模块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对使用此调制解调器的通信系统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测试数据。

    2013年06期 v.39;No.236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多速率调制解调器设计与实现

    余金磊;冯晓东;

    现代通信系统中多种信息速率并存,多速率兼容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基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卷积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多速率兼容的调制解调器实现方法,通过选择不同长度的伪随机序列或者卷积编码,不同的信息速率占用相同的传输带宽。对扩频、解扩以及卷积码的编码和解码部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给出了关键模块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对使用此调制解调器的通信系统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测试数据。

    2013年06期 v.39;No.236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GPSL5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马英昌;谢松;

    在GPS现代化过程中,GPS L5新信号采用了QPSK调试方式,它由数据支路和导频支路组成。为了开发GPS L5新信号接收机,在研究信号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接收机的总体设计思路并讨论了相应的捕获技术、跟踪技术以及导航电文的译码技术。接收机信号处理基于FPGA实现,连接卫星导航模拟器,该接收机成功捕获、跟踪和解调了GPS L5信号,并得到了正确的定位结果。对接收机的输出结果进行了测试,证明了设计L5接收机过程中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3年06期 v.39;No.23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GPSL5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马英昌;谢松;

    在GPS现代化过程中,GPS L5新信号采用了QPSK调试方式,它由数据支路和导频支路组成。为了开发GPS L5新信号接收机,在研究信号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接收机的总体设计思路并讨论了相应的捕获技术、跟踪技术以及导航电文的译码技术。接收机信号处理基于FPGA实现,连接卫星导航模拟器,该接收机成功捕获、跟踪和解调了GPS L5信号,并得到了正确的定位结果。对接收机的输出结果进行了测试,证明了设计L5接收机过程中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3年06期 v.39;No.23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无线电通信技术》第39卷总目次

    <正>~~

    2013年06期 v.39;No.23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无线电通信技术》第39卷总目次

    <正>~~

    2013年06期 v.39;No.23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无线电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正>《无线电通信技术》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电子科技文摘收录期刊。多次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编辑质量优秀奖、出版质量优秀奖。热烈欢迎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博(硕)士研究生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本刊刊登范围内惠赐佳作,来稿时请在稿件最

    2013年06期 v.39;No.236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无线电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正>《无线电通信技术》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电子科技文摘收录期刊。多次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编辑质量优秀奖、出版质量优秀奖。热烈欢迎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博(硕)士研究生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本刊刊登范围内惠赐佳作,来稿时请在稿件最

    2013年06期 v.39;No.236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