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A、6G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智能无线传输与组网已成为当下信息通信领域的关键驱动力,传统无线通信依赖固定的无线资源调度和网络配置方式,难以适应未来资源受限下物理层高效传输、超高密集的无线网络、高度异构的大规模节点自主组网的需求,特别是未来新技术的引入,例如6G提出的超大规模MIMO系统、天空地异构网络融合等方面,相比较于现有通信系统,复杂度将会有显著的增加,尽管6G提出了支持Sub-6G、毫米波、太赫兹、可见光、红外等全频段通信,但是由此带来的无线资源高效调度问题、异构网络深度融合问题也随之增加。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特别是“通信+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理念、新方法的提出,为无线传输与组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开辟了新空间,构建了智能无线通信的新范式,为6G万物智联的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学术交流与创新实践、深度挖掘智能无线传输与组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潜力,《无线电通信技术》拟组织“智能无线传输和组网技术与应用”专题,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踊跃投稿。
一、征文范围包括
1.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道估计与反馈
2.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道译码
3. 智能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4. 智能资源调度与管理
5. 无线网络智能规划
6. 异构网络智能自配置
7. 异构网络智能自优化
8. 无线网络智能自愈合
9. 基于模型剪枝的近实时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10. 6G智能无线通信与组网应用场景研究
11. 智能无线通信与组网实现与测试
12. 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无线传输与组网
13. 面向具身智能的无线通信组网技术与应用
二、特邀策划人
刘丽哲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进通信网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河北省光子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无线电通信技术》编委,国家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主持多项重大科研任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授权/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
潘志文 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教授,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宽带无线网络和无线传输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国际科技战略合作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多项企业委托课题。近5年来,在国际国内主要学术期刊上和国际主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和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60余项,48项专利转让到企业。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李 勇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电科集团技术发明奖等奖励。
三、重要日期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3月9日
计划出版日期:2026年5月第3期
四、征文要求
1. 论文应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推广应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内容应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存在一稿多投问题。
2. 论文应包括题目、摘要、分类号、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通信作者联系方式等。请用word排版,具体格式请参考《无线电通信技术》网站的论文模板。
3. 编辑部在线投稿系统:https://wxdt.cbpt.cnki.net/(来稿请注明专题名称)。